市统计局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
一、**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市统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进统计“三个提高”和“四大工程”建设,以“互学互比”活动、“五型机关”创建等为载体,以实施“六大重点项目”、“八大管理创新项目”为抓手,创先争优、狠抓落实,各项统计工作取得新成效。被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评为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工作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五型机关先进单位、第四轮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国房地产联网直报先进单位、全市实施“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先进集体称号;“自主开发统计软件”被评为**市学习型机关“力学力行”十大创新实例;信息工作连续十年获得全市一等奖,《**统计年鉴》连续第十一次获全国一等奖。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中心工作,统计服务品牌有新提升
“求真求新求精”服务品牌被评为全市第二届十佳服务品牌,省统计局对**市统计局统计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服务创新项目多次在省统计局作经验介绍。按照全市发展战略及领导决策需求,及时跟进提供针对性服务,发挥了重大决策参谋作用。1-11月,共撰写统计分析、信息713篇,得到市领导重要批示45篇次,被市两办录用348篇次,其中市府办信息考核目前以**分居第一,超第二名2430分;被省两办录用22篇次,被国办录用5篇次;调研分析报告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奖5篇次。
1.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统计参谋助手作用。围绕 “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战略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学赶杭甬、比追青厦”跨部门跨地区数据收集机制以及按季开展分析研究比较机制,按月提供相关数据服务,按季开展温州与杭甬青厦4城市的对比监测分析,及时反映我市与标杆城市的差距;开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指标半年度进展情况预评估工作,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做好“亩产论英雄”数据库建设,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开展房价收入比测算工作,满足年中预考核需要。
2.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党政领导把脉经济形势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致力于宏观经济的预警分析,重点分析GDP、投资、工业、贸易等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从企业用工、订单、资金需求、融资现状等角度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报告,引起党政领导的关注。深入掌握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企业用电、交通运输量、财政税收、银行存贷款余额等客观指标的变化,做好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开展经济运行监测,进行深度分析,为党政领导把握经济形势提供参考依据。如陈金彪市长在温州市统计局上报的《1-2月份**经济运行简况》上批示:“从1-2月份情况看,振兴实体经济举措尚未见效。各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着力政务信息公开,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统计服务。通过《温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温州市统计局外网》定期公布温州经济运行数据,定期在《温州日报》等各大媒体发布投资、物价等市重点考核数据及百姓关注的重要经济信息,公布重要民意调查结果,深受领导和社会公众的欢迎与认可。并创新建立统计数据认证网络平台,通过网上审批流程,即时办理数据认证,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二)抓好重点领域,统计监测工作有新成效
1.促进投资统计优化创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部署,统计部门进一步加大投资统计工作力度,积极反映投资成果及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满足考核需求,深化投资率考核监测体系。完善投资数据监测体系,有效满足市委对投资率的考核需要。按月及时提供县、中心镇、都市型功能区等三大主体投资率考核排名情况,在《**日报》首要版面公布;建立市级项目投资进度监测制度,及时跟踪监测,为年度市直单位考核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针对鹿城区及洞头中海油项目投资考核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完善投资考核办法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得到常务副市长葛益平的重要批示。二是狠抓数据质量,加强投资统计专项检查。在全省率先开展投资统计工作标准化建设,推广落实到全市4200多个限上项目,进一步规范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全力推进基层投资统计队伍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一支覆盖市、县、镇三级的专职投资统计队伍。组织开展多轮投资统计专项检查,特别是下半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下,由市政府总牵头,组织纪委(监察)、考绩、发改、审计、统计等多个部门,抽取516个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项目开展为期8天的专项检查。11月下旬,国家、省统计局检查组来我市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专项检查,充分肯定了我市投资统计数据质量。三是着力对接服务,提高投资统计分析水平。加强投资统计监测,及时向市领导反映投资进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为大投入大建设献计献策,市领导先后在投资监测分析及信息上批示17篇次。如陈德荣书记在《加大实体经济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投资结构成为当前影响我市扩大有效投资考核成绩的主要因素》等分析报告上都作出重要批示,并转发至四套班子领导、相关部门等,充分体现了分析报告的决策参考价值。
2. 服务业统计不断完善。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大服务业统计工作力度。在全省率先建立县域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首次组织开展XXXX年度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评价,评价报告得到政府领导肯定。一是率先建立限上排查和预报制度,确保“应统尽统”。 在全省率先建立成长型准限上企业排查和预报制度,开设网络直报“成长型准限上单位”端口,将达到限额标准80%的单位或成长性较好的单位纳入定报预报,新增限上单位633家,“成长型准限上单位” 683家,有力地推进“应统尽统”工作,省统计局多次介绍我市做法经验,西安、柳州等市统计部门专题前来考察学习。二是创新特色服务业统计制度,拓宽监测范围。探索建立电信、邮政、银行、保险等四大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分县统计制度,提升县域服务业增加值核算质量。服务金融改革,建立证券业财务报表制度,形成全覆盖的金融业财务统计制度。完善全市小额贷款和担保业、工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统计监测制度,进一步拓宽服务业监测范围。三是加强部门统计管理,形成服务业统计工作合力。今年,借市政府出台《**市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市级部门服务业统计和重点行业监测职责分工》,落实市、县以及市直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业统计职责,做好“1 X”服务业发展政策文件中有关统计工作对接。加强部门统计巡查,建立对各县服务业发展情况通报制度,督促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
3.节能降耗预警落实到位。按照“十二五”节能降耗新任务,进一步完善能源统计制度,重点用能单位监测范围从年耗能500吨标煤以上企业扩大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监测范围是原来的5倍,并从工业领域延伸到非工业领域,能源统计监测更具代表性。做好“一套表”双轨制度下基础数据衔接工作,开展2次全市范围的能源统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800多家企业,立案调查6家。完成对**县的**年度节能目标的年度考核。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对全市*万名能源统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基层业务素质和能力,保障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企业和全社会各行业节能降耗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全年发布各县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情况通报*次,协助做好能源白皮书、环保报告等能源统计数据的提供工作。
4.加强社会科技等监测评价工作。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书记在《年我市县域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简析》上作出重要批示:“请*同志牵头研究,提出今年整改措施,**年要止跌回升,近期我召集县书记、县长开会推进。”制定温州市“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价方法,抓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开展文化发展指数评价,对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全面核算,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课题分析研究。完成了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工作、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等工作。围绕“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做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监测,精心组织完成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样本区土地电子地图绘制试点工作,瑞安、龙湾代表温州分别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建立温州市区房地产价格月度监测制度、物价旬报监测及CPI发布制度。开展房价收入比指标测算工作,为房地产调控提供预警信息。做好价格监测,为市委市政府调控物价提供预警信息,积极引导居民建立良好的消费预期。
(三)关注民生工程,打造政府与百姓沟通新渠道
充分发挥温州“12340”民意调查服务品牌效应,调查主题紧跟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今年已完成调查项目20多个,其中有10项调查为首次开展,所有调查结果都在第一时间以《市情民意》方式上报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得到市主要领导重要批示10次。一些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还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调查数量和质量均列全省民调工作前列。
1.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市“两会”工作,开展**市民最关注热点问题调查和“两代表一委员”及企业负责人对重点工作的评价调查,调查报告得到陈德荣书记高度重视,批示要求市委办在工作要点和党代会报告中,对所反映的问题加以补足。对接全市“破难攻坚”七大行动,“**破难攻坚大行动”民意征集调查报告和整理归纳的220多条主要意见,为市三级干部大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积极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数据处理和意见收集整理,调查报告得到陈德荣书记的重要批示,要求经信委和住建委阅研处,特别是对于企业厂房建设审批难、厂房办证难及贷款手续问题,要求立即着手解决。创新开展十八大前社会各界思想动态测评调查,调查报告得到陈德荣书记充分肯定,并被中宣部采用。
2.服务考核考绩工作。对接全市新的考绩法,创新开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五感满意度调查,调查分为本底和年终两次进行,分别作为本底调查数据和年终考核数据进行绝对量指标和相对增量指标的考核,为**年各县考核工作做好民意测评工作。对接市委市政府“扶工兴贸”十大举措,开展万企评行风专项调查,调查结果得到陈德荣书记和陈金彪市长的高度重视,不仅批示要求将前三名和后三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公开,而且要求协调两办、移动、监察、经信部门研究推进方案。
3、服务民生民意工作。围绕“六城联创”战略,开展市区园林绿化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报告得到陈德荣书记的批示。开展市区环境保护公众满意度调查,调查报告引起陈德荣书记和陈金彪市长的高度重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对反应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将统计报告送达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以提高统计成果的使用效率。针对市民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温瑞塘河和珊溪库区环境综合治理问卷调查,为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进一步整治温瑞塘河和珊溪库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每月开展市城区街道绿化洁化工作公众满意度调查,服务城区街道(绿化洁化工作考核评比。
(四)强化基础保障,统计法制与信息化建设得到新加强
1.统计基层力量逐步得到巩固。不断深化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在去年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大幅调整后,统计基层力量得到巩固。鹿城、永嘉、平阳、**等在镇内设机构中全部单设统计办事机构,并明确了统计编制。苍南、乐清、泰顺等县市争取到部分镇统计机构单设。在全市全面推行统计、工商、国税、地税、质监五部门“四证”联合集中“一窗式”办理机制,解决了名录库资料不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并在全国首创开展名录库网上核查工作,方便单位填报,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名录库质量,杭州市统计局专题来学习取经。各级统计部门纷纷建立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各部门开展统计规范化建设,规范统计数据采集、共享和发布。
2.依法统计扎实推进。全市11个县已有*个成立统计稽查队伍,统计法制队伍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围绕全市发展重点战略,开展多轮重点专项统计检查,有力保障了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执法稽查数、立案数、办结案件数、罚款金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完善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建立统计行政处罚网上监督系统,实行统计行政处罚网上公开。以统计“六五”普法为主要抓手,将统计法宣传动漫片列入市委组织部领导干部学习网,作为市管干部学习内容。举办中青班普法讲座2次,举办统计普法培训班118 期,1.3万名基层统计人员参加培训,向部门、镇街、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发放统计法制宣传资料*万份,提高了基层统计员依法统计意识。
3.统计信息化支撑“高效统计”。具有温州统计特色和优势的自主创新开发软件,为统计工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是全省唯一一个自主开发统计网上直报系统的地市。自主开发覆盖统计各专业的13个网上直报系统,免费提供给全市2万多家企业使用,企业源头数据在该系统上报后直接通过超级汇总得出全市统计数据,有效排除中间环节干扰,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开发方便易用的直报型录入程序和各类数据处理程序,为各项统计重点调查、监测的数据录入与汇总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保障。对非常规性的统计调查,如XXXX年破难攻坚大行动民意征集问卷调查、万企评行风等,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在联网直报系统开发端口,利用短信进行催报,搭建快速统计调查平台,大大提高调查效率。此外,还为市考绩办、市委政研室、市审计局等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五)推进改革创新,统计能力有新提高
1.全面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局部署的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工作“四大工程”建设,自主开发原直报平台与国家数据处理程序之间的接口程序,做好“企业一套表”改革的数据同步工作,采用双轨制运行,保证源头数据质量。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两级网络应急预案,确保“企业一套表”改革顺利实施。
2.扎实开展全市城乡住户一体化改革。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项统计重大改革,将更加科学、如实、准确地反映全体居民的收支等情况,服务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温州市统计局高度重视,按要求及时开展试点、分省样本和地方补充样本调查小区的核实、完成地图绘制、建筑物清点、门牌号和M表录入等工作,为全面开展市区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年工作计划
**年,市统计局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政发〔**〕71号文件要求,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发展总战略,以实施年度重点工作项目为抓手,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升统计公信力。重点安排十大项目:转型发展参谋工程、投资统计助推工程、市情市力普查工程、监测评价优化工程、节能降耗预警工程、三产统计强化工程、制度方法改革工程、统计能力提升工程、民调服务创新工程、依法治统保障工程。根据十大重点项目安排,抓好六个方面工作落实。
(一)以围绕中心工作为宗旨,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能力
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发展战略,开展有针对性的各项统计调查、研究、评价等工作,为党政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三生融合·幸福**”发展战略评价体系和“学赶杭甬、比追青厦”分析研究机制。认真开展评价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和幸福感民意调查,做好整套评价的测算分析工作;定期专题开展与标杆城市比较研究分析,及时为党政领导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围绕我市经济稳增长、三大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增强经济运行分析深度,不断提高统计对宏观经济的预判能力,及时把发展成效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为党政领导把脉经济社会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房地产、企业景气等敏感领域的调查分析,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动向。准确捕捉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做好城乡居民收入、物价等变化分析,为党政领导掌握民生提供参考。三是建立完善各种考绩长效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对各县、功能区、乡镇的统计数据评价考核工作,为市委考绩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依据。四是打造市情民意优质服务品牌。充分利用“12340”民调热线和市情民意调查网络,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和领导的关注点,把握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通过开展民情民意调查,一方面了解民生诉求,搭建起政府和市民有效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征求民意,为“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等评价体系提供民调依据和民意基础。
(二)以“应统尽统”为导向,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创新
按照*政发〔**〕71号文件要求,结合温州实际,以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继续组织实施以“企业一套表”改革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继续做好“企业一套表”改革技术支持,将统计业务现代化从网上直报延伸到网上数据处理,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力。加强对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的统计制度建设,努力做到统计制度的全覆盖。研究制定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转为企业、无照个体户转为有照个体户的相关统计制度和方法,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能存在的统计数据瞒报漏报问题。全面实施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改革,真实、准确、全面反映**城乡住户的收支情况。
(三)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全力以赴搞好重大国情国力普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普查结果将对我市五年来二、三产业统计数据进行修订。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年要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全面构筑普查目标责任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广泛宣传动员,坚持科学普查,注重普查方法和手段创新,提早把控普查主要数据,高质量做好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为查清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四)以搞好三大领域统计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投资统计工作。围绕我市实施新一轮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创新投资统计监测方式方法,加强项目推进的现场跟踪监测;深化完善投资考核工作,研究提出完善县(市、区)及中心镇、功能区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的建议,扎实做好县、功能区、中心镇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工作;大力推进项目库管理,确保投资项目“不重不漏”;加大投资统计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投资统计数据规范真实可靠。二是狠抓节能降耗预警工作。夯实能源统计基础,完善县级能耗核算制度,进一步提高能源数据质量,真实全面反映市、县两级节能降耗工作进程,为完成**年节能降耗目标提供预警预测服务,为各级政府制定节能降耗政策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督促行业部门组织实施13个重点特色产业统计监测工作;规范市、县重点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形成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作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强化新增单位定期排查和成长型准限上单位预报机制,抓好“应统尽统”;加强服务业经济运行和新兴产业统计分析,及时通报各县服务业发展情况,组织开展县域服务业发展评估工作。
(五)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三大转型”,建立新兴服务业统计监测,重点反映工业分离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发展情况,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围绕“六城联创”行动,全面铺开环境综合统计工作。围绕“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建立低收入农户纯收入统计监测调查方案,及时、动态反映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中的成绩与困难,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完善粮食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妇女儿童发展、文化发展指数等各类监测评价制度,做好各项统计监测调查和评价。同时,高度重视上级对各地的有关考核指标,全面掌握考核标准,搞准考核数据,认真负责地反映各项考核指标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六)以提高统计公信力为目标,全力维护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继续巩固深化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督促各级统计机构建设,强化统计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素质,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严格落实“先进库再有数”原则,进一步完善统计名录库,为有效开展统计调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保障。着力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提高统计管理能力,杜绝“一门多数”或“数出多门”。鼓励统计中介机构参与各类调查,加强对统计中介机构的管理。二是强化统计法制建设。全面实施统计“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加强对统计执法人员的培训,规范全市统计执法行为。规范完善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处罚案件监督机制,全面推开统计行政处罚网上监督系统。推进统计执法常态化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工业、能源等重点统计领域的执法检查力度,定期公开曝光典型统计违法案件,树立统计权威,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强化统计信息化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化优势,坚持自主开发,以支持统计业务的创新和统计数据生产的现代化、高效化,为我市重大战略实施情况调查和统计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年**月**日
(编辑: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