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年,全市预计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总收入402亿元,同比增加32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4元,同比增加1230元,增长13.78%。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1、小麦。年,全市完成小麦收获面积73.13万亩,比上年增加0.45万亩,增长0.62%;单产429.7公斤,总产31.42万吨。玉米。全市完成玉米收获面积73.44万亩,比上年增加7.37万亩;单产469.8公斤,总产34.5万吨。
2、花生。完成花生收获面积27.15万亩。单产312.6公斤,总产8.49万吨。
3、蔬菜。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预计达到52.8万亩,同比增加0.3万亩。总产220万吨,比上年减少10万吨。完成新建冬暖棚1000个,新增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全市设施栽培总面积达到21万亩。
4、果品。年,全市果园面积稳定在24.5万亩,总产22万吨,比上年增加2万吨,新发展果品标准园4200亩,新建果树新模式栽培示范园50亩。
二、主要工作
(一)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1、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期,电视讲座18期,开展现场指导236场次,无偿发放农业科技图书800余册,科技明白纸1.8万份,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余人,其中培训新型农民核心示范户1440户,绿色证书学院1099名。
2、进一步改善品种和品质结构。年,我们结合小麦、玉米良种补贴、花生良种繁育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完成各类农作物田间试验30多项,共引进推广适用新技术8项,农作物新品种36个。
3、及时指导农业生产。一是搞好农情调查,了解生产动态。先后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农业生产调查100多次,完成各类农情分析报告19份,上报各类农情报表100多期。二是搞好病虫预测预报,指导科学防治害。共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病虫草害普查10次,发布《病虫情报》13期,通过电视台田园季风栏目进行电视讲座5次,完成病虫害现场诊断22次,指导大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50多万亩次。
(二)各项惠农项目顺利完成。一是良种补贴项目。年,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完成小麦良种供应542.5万公斤。共落实玉米良种补贴面积78.446万亩。共落实花生良种补贴面积12万亩。二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共完成土样采集化验58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2万多份,推广实施面积52万亩。三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市新培育专业村11个,示范户440户,新建科技书屋3处,配备教材和光盘1000多套,培训新型农民3300名。四是高产创建项目。今年,我市按照上级部署,安排了3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花生高产创建示范片,各1万亩。其中:小麦平均单产达到600公斤、玉米单产达到650公斤、花生单产达到400公斤;五是农业政策性保险。年,全市共落实小麦政策性保险面积68万亩,争取市财政扶持资金217.6万元。落实玉米政策性保险面积61万亩,共争取市财政扶持资金195.2万元。六是农村能源建设。年,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2850座,建设沼气示范村40个,完成罡泰沼气有限公司和榕昕牧业有限公司大型沼气工程2处,培训项目村技术员75名,全市具备国家资格证书的沼气技术员总数达到了150人。
(三)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硕果累累。
1、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年,我们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今年,全市新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处,总数达到45处、46.6万亩。完成抽检各类农产品100多批次。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完成新建监测实验室5处,加强了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了保障。
2、农产品质量认证。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三品一标”认证,萝卜专业合作社的白萝卜、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西葫芦、西红柿专业合作社的西红柿、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等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15个;食品有限公司的结球生菜、田园果品有限公司的新高梨等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总数达到28个;产芝水库的鳙鱼和大银鱼2个产品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店埠胡萝卜、马连庄甜瓜、大花生、王家庄油桃等4个产品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将于年底前颁证。
3、品牌宣传推介工作。今年以来,先后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和评选活动10次。一是1月份,组织筹备了董家山后韭菜开镰仪式,邀请了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二是4月9日,组织21家企业、合作社在广场开展了全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活动;三是5月6日,组织6家企业赴深圳参加了“省名优农产品展示订货会”;四是7月3日,组织6家企业参加了省绿色产业联盟展览会();五是9月20日,组织8家企业参加了在举办的烟台果蔬博览会;六是10月1日,组织18家企业、合作社参加了广场农产品展示活动;七是10月18日,组织9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八是11月18日,组织4家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海);九是10月29日-31日,组织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今年重点推介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单位共计20多家参加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加展示的产品数量达30多种交易会组委会授予我市“优秀组织奖”。十是组织我市有关单位参加了市名特优农产品评选活动。我市我市的胡萝卜、庄甜瓜、田园公司新高梨、水库大银鱼荣获“市名特优农产品”称号,
4、农产品质量检测。今年以来,全市共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648个。协助农业部、省农业厅及市进行了6次抽检,抽检农产品样品119个,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5、农业投入品监管。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农业投入品监管,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了多次农资打假活动,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农资生产经营秩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360多人次,车辆613台次,检查农资生产厂家及农资经营业户596家,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61起,其中种子案件15起,农药案件401起,肥料案件45起;结案率100%,案件正确率100%,无一申请复议或诉讼。抽检农资样品1476个,查获假冒种子1.1吨、农药2.3吨、肥料12.6吨;受理群众投诉案件31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
(四)各项农村政策得到认真落实。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步规范。年,我局按照稳步发展,规范管理,讲求质量,提高品位的工作思路,抓规范,强管理,上档次。一是在推进发展数量上,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相关规定,注重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场所基地“三项建设”,牢牢把握合作社创建的基础性工作。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2家,总数达到870家。二是在提升运行质量上,制定印发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杆社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经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初步评审推荐,市农业局复审,确认10家合作社为标杆社、100家合作社为示范社创建单位,组织开展了培训,统一印制了专用帐本,推动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三是在增加运作效益上,着力围绕产业抓特色,围绕特色抓基地,围绕基地抓好各种生产要素集成,通过指导、规范、加强,将合作社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强功能、做实主体、做活机制,运作效益明显好于上年。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年,坚持超前谋划、提前介入,科学指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村换届过程中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镇、街道经管统计审计中心主任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村换届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严清查、细核算,基本上摸清了家底,较好地解决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清、帐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置于“阳光”下作业,群众看得明白、干部干得清楚。
3、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着力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开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加快推进,全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有长足发展。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500亩,全市累计总数达到11.16万亩。新培育千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个(市李权庄镇兴隆屯村王志涛,流转土地面积1159.8亩。其中:大河头村民90户,649.8亩;埠西村民76户,270亩;洽疃村民75户,240亩。租期20年);新登记注册农产品种植场2处(裕丰农产品种植场、开心农产品种植场)。
4、涉农信访案件处理群众满意。年,我局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案件76件,其中,省农业厅批转案件2件,农委批转案件5件,减负办批转案件3件,市领导批示案件3件,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转来案件7件,通过政府信箱答复案件6件,市信访局转来案件11件,直接接待的信访案件39件。凡群众上访的案件,我们都能认真到镇、村调查取证,认真研究处理意见,及时回访上访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凡是群众咨询的政策,我们都能如实地告诉他们,消除群众的模糊认识。全年案件按期办结率100%,答复意见准确率100%,“三见面”告知率100%。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完成了年度项目扫尾工作,完成土地治理项目5个、投资2303万元,完成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及贷款贴息项目7个、投资4455万元。农村扶贫开发,完成了2009年度农村扶贫开发项目扫尾工作,共组织实施市扶贫开发项目15个,完成投资185万元,其中发展设施小区9个,村级硬化、亮化6个。
(六)招商引资任务圆满完成。年,我局共完成引进内资项目2个,总投资5000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制约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仍然不少:一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够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甚大;二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难度加大。
四、年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规划,以“发展现代农业、塑造新型农民、加快建设新农村”为载体,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设施栽培档次和水平,加快果树新品种、新模式栽培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和效益。
目标任务:年,全市计划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总收入4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80元。稳定粮食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60万吨。花生种植面积28万亩,总产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3万亩,总产230万吨,完成新建蔬菜大棚1000个,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000亩,全市设施栽培总面积达到21万亩。果园面积稳定在24.5万亩,总产22万吨,新发展标准果园4500亩,新建果树新模式栽培示范园500亩。
(一)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粮油生产水平。
1、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建设小麦高产示范方3处、玉米高产示范方2处、花生高产示范方1处、各1万亩,建设1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镇,确保达到验收指标。
2、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完成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5个、新技术5项。认真执行良种补贴政策,实现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全覆盖;建设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及高产示范基地2万亩。
3、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实现小麦、玉米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自救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农业。
1、加快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建设。完成新建蔬菜大棚1000个,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000亩,全市设施栽培总面积达到21万亩。以年已建设施小区为基础,扩建重点小区,使其规模达到100个大棚以上。抓好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打造我市农业新亮点。
2、加快出口蔬菜基地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促进出口创汇,指导搞好出口蔬菜基地建设。
3、建设高标准果园,壮大果品产业。完成新建标准果园4500亩。在村建设150亩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年培育新品种苹果苗100万棵。
4、建设果树新模式栽培示范区,提高果品质量。完成规划建设果树新模式栽培示范区500亩。
(三)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
1、加快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广泛开展名优特农产品评选、认定和集中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
2、做好各类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年,计划完成无公害基地认定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个。
3、加强“三品一标”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成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3000亩,争取“三品一标”基地建设项目5个,争取市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
4、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在加强市检测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完成新建镇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5个。
(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1、抓好农业综合开发。继续抓好土地治理项目建设4个、投资4998万元,产业化补助项目4个,贴息贷款项目5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用好扶持资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认真落实各类惠农项目。一是继续开展农村新能源建设。年,计划建设中小型沼气池15座;沼气服务网点25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二是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搞好14个专业村560个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三是继续搞好果树、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园区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四是继续申请实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重点在果树、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大力推广,努力做好肥料小区试验和肥效对比示范,建立果树、蔬菜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1、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抓好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规范发展。积极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继续深入开展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四化”合作社创建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突破1000家。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搭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市一级的仲裁委员会,组建仲裁庭。各镇成立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庭。加强政策和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重点抓好设施栽培园区建设用地流转。力争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以上。
3、规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减负惠农政策,坚持预防与查处相结合,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杜绝涉农不断改进性案(事)件和严重群体事件的发生。积极探索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机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4、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尽快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实施办法,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62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0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9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